
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如何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这是农村党组织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加强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建设好农村党组织》(1990年1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
要一如既往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好。“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2014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习近平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民家里看一看,了解农民诉求和期盼,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广大农民贴心人。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2016年4月25日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深化精准扶贫,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对农业科技和农业农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中国农学会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向农业科技创新主战场,在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2017年12月12日致中国农学会成立100周年的贺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2018年2月10日至13日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2018年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的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和乡村都要发展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
习近平2018年4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习近平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习近平2019年5月20日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习近平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的讲话
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好粮食市场和流通的文章,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同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对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
习近平2019年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习近平2020年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这项工作,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总的要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利于实施精准帮扶,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结合实际先做起来,为面上积累经验。
习近平2020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要严格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至27日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