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阳朔党建赋能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带山河 春暖复苏

2023-03-17 10:42 作者:文章运营人员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icon-eye.png 5000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春风拂面,走进广西阳朔县,诗中美景照进现实,遇龙河畔碧波荡漾,水筏飘摇,游人徜徉其间,宛若置身仙境。景区内阳朔镇鸡窝渡村沿途的酒店民宿个个生意火爆。“一到周末,我们酒店都是一房难求。”竹窗溪语禅艺酒店负责人李嘉惠招呼着客人,笑容满面地说。这是最近阳朔县非公经济复苏的一幕。


作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近些年来,阳朔县企业群体规模稳步扩大,有非公经济实体1.82万户,注册资金72.33亿元,其中私营企业2308户。经历疫情冲击和经济回暖,阳朔县非公经济稳定蓬勃发展的背后,源自党建赋能。阳朔县坚持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非公经济发展优势,在强化党员常态包联、创新发展模式、建强服务队伍方面不断努力,持续激发非公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外引内稳 常态包联


广州震达有限公司负责人诸葛青从事家具、家居贸易,是广东省阳朔商会的会长。去年,阳朔县委组成的党员招商团队联系到他,借助商会优势,招引10多家粤地企业返回阳朔创业。“党员招商团队帮助创业企业落实优惠政策、帮忙办理相关手续,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诸葛青说。


阳朔县主要以农业旅游业为主。主导产业较为单一,企业种类少、规模小,一度成为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桎梏。着眼拓宽非公企业规模领域,阳朔县组织县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机关党员,成立党员招商团队,定期分赴广东、海南、福建等地招商引资,借助当地商会优势,吸引13家食品生产、新能源开发、大数据开发等企业落地阳朔。


引得回更要留得住。为及时掌握并解决企业的难题,阳朔县建立领导包联制度,由县领导常态化包联走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遇到的具体问题,做到信息摸排到位、问题有效解决。建立党企恳谈会制度,每个季度由县委领导干部组织召开恳谈会,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需要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通过分类交办、限时办结、承诺解决等途径,集中攻坚,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阳朔县深能环保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发展一度受阻,县委及时了解其在用地、用工特别是垃圾收集方面的困难,提供相应支持,帮企业渡过难关。去年以来,这家企业接收垃圾量达到26万吨,发电量8800万千瓦时,实现收入5700万元。


先锋领衔 拓宽销路


没有推介,产品再好也难有销路。日前,封氏桂花手工坊负责人封政找到县“小个专”党委反映:“我们生产的桂花产品受疫情影响,销量下滑,想请你们帮助。”县“小个专”党委当即针对全县“名特优”产品开展3场直播带货,为封氏桂花手工坊带货约2万元,为其余企业带货约18万元。


为了切实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阳朔县注重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抽调相关部门党员,组成一支100余人的党员突击队,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推介活动,帮助各类企业宣传促销。


县文广体旅局、工信局、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发力,打造“惠动全城 万家灯火”旅游营销季,党员突击队员变身“推销员”,帮助文旅企业通过套票、通兑券、预售等多种销售形势开展促销活动,邀请网红主播通过直播、短视频、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推介各类文创产品,帮助工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为企业创设更多消费场景;开展“阳朔好物”展销大集市,党员突击队员变身“售货员”,组织优质文创、乡土企业参加活动并现场销售;开展“情系民生 促进就业”招聘季,党员突击队员变身“老娘舅”,帮助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增强招聘活动影响力,并为有务工意愿的群众开展技能培训。


而今,当地许多特色企业和产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重围。白沙镇古板水果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金朔”商标,包装销售的金桔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售价可达15元一斤,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幸福果”;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九龙藤蜂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使阳朔县养蜂业在中南五省的养蜂界崭露头角……


提升素养 精准服务


企业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党员服务企业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营商环境的好坏。阳朔县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党员服务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党员助企服务水平。


创新“党建+行业+营商环境”模式,积极推动党建与行业主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推动发改、自然资源、住房和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党支部通过技能大比武、理论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各类党员业务人员政策掌握水平和服务企业能力。以“干部进企业 党建促发展”“党旗引领 担当落实”等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推动一线助企服务党员踊跃带头,以食品安全、知识产权、品牌推广、项目申报审批等政策指导为主要内容,为企业开展一对一精准政策解读和指导,将理论培训成果转化为助企惠企的实际行动。


“我们公司在阳朔的项目,主打的是建筑景观与艺术同步,在施工和验收环节存在一定难度。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党员业务员带着图纸和工具上门帮我们高效办理,不明白的政策也会耐心给我们讲解,使项目进度顺畅,真正做到了订单式服务。”桂林凤凰文投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累计投入项目资金近1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成为全市非公企业的“排头兵”。